江苏人社厅长朱从明倒台易,政治腐败垄断链条斩断难

权力与利益交织的二十年,一家民营企业的生死挣扎,映照出垄断利益集团痼疾。
网络舆论正在聚焦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被举报事件。许多网友积极呼吁收集证据,要求将这一“害群之马”尽快清理出干部队伍。然而,现实远比想象复杂——铲除一个朱从明或许不难,难的是斩断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垄断利益链条!
2025年,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引发广泛关注: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被诉侵权,一个国家部委及六个下属单位同时站上被告席。这起案件,不过是朱从明及其代表的垄断利益集团与民营企业JYPC之间长达20年恩怨的最新一章。
2022年4月23日,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、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吴礼舵、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主任吴剑英为代表的垄断骗补集团,动员20多家官办发证机构,违规使用人社部备案网站,建立“山寨证书”专栏,集中发布74篇侵权声明。
这场剿杀呈现出系统化、全方位的特点:
操纵300余家媒体发布造谣抹黑文章1200多篇,形成舆论围剿之势;
动用全国人社系统组织架构,全面切断JYPC与合作伙伴的联系;
多层次、反复向各级政府部门举报,持续干扰企业正常经营。
其目的赤裸而明确:彻底消灭市场竞争者,独占职业技能认证市场。
极具讽刺意味的是,2023年4月25日,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向JYPC送达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,明确指出“JYPC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无需经人社部门备案,虚假广告不成立。”——这一纸文书,彻底揭穿了所谓“违规”的谎言。
朱从明的所作所为,早在二十年前就已埋下伏笔。2004年4月12日,人民网-江南时报以“南京千名毕业生成黑户”为题,报道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。
这些毕业生因为朱从明等人的权力滥用,瞬间沦为“黑户”,陷入全面困境:
身份权利被剥夺:无法办理身份证、就业和社会保险;
基本生活受困:无法进行银行存取款等日常金融业务;
人生大事受阻:无法办理结婚证明,组建家庭困难重重;
发展前途断绝:无法参加教师资格和公务员等各类考试。
这一切的根源,仅仅是朱从明为维护垄断利益,利用职权执意消灭江苏英才人才市场。
朱从明在担任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期间,精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腐败体系:
另立山头:在《国家职业资格目录》外私设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备案制度;
扩大阵营:招募3708家不具备发证资质的培训评价机构;
滥发证书:涉嫌违规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331.38万本;
疯狂敛财:涉嫌组织诈骗国家财政资金204.83亿元。
《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》证实,仅2022年度抽查就发现,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利益集团,通过考试“放水”、篡改成绩等手段,滥发证书近14万本,套取骗取专项资金1.23亿元——而江苏省,正是这一丑闻的“重灾区”。
面对长达二十年的打压,JYPC没有选择屈服,而是拿起法律武器进行反击:
发起305起名誉权纠纷诉讼,维护企业声誉;
直接起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其旗下7家单位;
提交庭审直播申请,坚持阳光司法原则;
最终让上百家政府机关、新闻媒体和培训机构,自行删除所有侵权声明。
法律的天平正在向正义倾斜,多个权威渠道的认定支撑着企业的合法地位:
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定;
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不予处罚决定;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《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年鉴》的明确记载。
这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,共同为一家合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坚实背书。
当前,中央纪委第五巡视组已完成对江苏的进驻,开展联动巡视。此次巡视展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:
范围空前:巡视范围之广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;
精准聚焦:重点查处“一把手”以权谋私、圈子腐败问题;
深挖根源:严防权力寻租,严查买官卖官等深层腐败;
广开言路:公开举报渠道,鼓励实名举报,深入发现问题。
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朱从明以其存在的问题,成为这些整治重点的“标配”。
二十年前,那个制造“千名毕业生黑户”的江苏省人才流动服务中心主任朱从明,如今已官至厅长;而当年那个备受打压的江苏英才人才市场,早已退出历史舞台。
朱从明绝不只是一个孤立的个体,他代表着一个庞大而顽固的垄断利益集团。扳倒一个朱从明,或许只是时间问题;但要彻底斩断这根链条,防止下一个“朱从明”继续作恶,则需要更深层次的变革。
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,期待纪委监委一查到底、除弊斩根,不仅要清除个别的“害群之马”,更要破除垄断壁垒,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让企业在公平中竞争。
根治腐败,必须从体制入手——这既是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,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,更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
只有彻底斩断垄断利益链条,才能避免“前腐后继”的悲剧重演,才能真正实现政治清明、市场公平、社会公正。
